二十年风雨,我百看不厌,每天都在静静的交谈。相伴,作为生活中的知音

z 2023.02.01

就是在那个秋天,我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煤炭报》。 1987年,我从市政园林处调到保定矿区。 有一次参加课前会学习,看到桌子上有几张报纸。我随意拿起一份报纸,准备坐在那里看看。就在这时,科长突然叫我带我去工地检查工程质量,我就把它塞进包里,和我一起出去了。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后,回到家,才想起还没看的报纸,于是从口袋里拿出来。当我打开带着墨香的报纸时,《中国煤炭报》几个醒目的大字展现在我的面前。以前在园林部门工作,接触的都是园林类报纸,比如《中国花卉报》《都市园林报》,或者《中国林业报》。 

还有《中国煤炭报》,这是我第一次接近她。 她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我慢慢地阅读报纸上的每一篇文章,从第一页到第四页。她让我学到了精神营养和对煤矿的感悟。 我没有想到,我从此和中国煤炭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有了这次相遇,我爱上了中国煤炭报。 后来的日子里,我经常跑到办公室看《中国煤炭报》。 


我和中国煤炭报相恋了二十多年。 从最初到队办公室,大家一起看几份报纸,到现在我个人办公室也有《中国煤炭报》。多年来,我见证了《中国煤炭报》的成长和壮大。 从最初的铅字手工排版到今天的激光扫描照排;从黑白布局到今天的彩色布局;从一报到“两报一网”;从过去的通讯员发帖投递到今天的网上邮件投递。 设计简洁大方、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报纸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我默默地看着《中国煤炭报》前进路上的足迹。 二十年风雨,我百看不厌,每天都在静静的交谈。相伴,作为生活中的知音。 


1990年,在攀枝花煤炭公司太平矿的一次新闻写作训练讲座上,我有幸听了《中国煤炭报》西南记者站站长刘明德和报社编辑王正敏老师的讲座。记得当时现场非常火爆,两位老师的精彩发言几次被掌声打断。在互动过程中,讲座达到了高潮,两位老师机智快速地回答了新闻写作爱好者的笔记和问题。 会后,我们几个小通讯员把自己写的几十篇新闻文章交给两位老师,希望得到他们的指正,发表在《中国煤炭报》上,或许水平有限。当时,我们记者的作品没有一篇发表在《中国煤炭报》上。 


一个写作的人,当他写的字成为铅字,散发着墨香,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哪怕是一个字,对他来说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说不出的愉悦和欣慰。 我的感受,其他写的人可能和我一样。 是《中国煤炭报》的指导,让我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没有放弃新闻写作。通过阅读《中国煤炭报》,我学会了写新闻。 1993年,我的第一篇处女作发表在《中国煤炭报》上。虽然只有“豆腐块”那么大,却给我的写作激情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我居然看到了我的名字和我的文章。当时激动得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的文章最终发表在《中国煤炭报》上。我小心翼翼地捧着报纸,反复看,甚至晚上也看。到目前为止,我保留了一个完整的样本。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我在中国煤炭报的第一篇小说。 当时捧着自己写的,变成清爽的墨香型,我异常兴奋。 现在,当我回忆起我当时如影随形的时候,那种喜悦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 


从那以后,每天上班的时候,我更加注意观察身边的事情。工作之余,我通过伏案读书来研究新闻话题的写作方法。 即使到了深夜,我还在思考一篇文章的开头应该怎么写,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让我苦苦思索。 虽然发稿量与发表量严重不成比例,但我写稿的热情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坚信坚持写作一定能经常得到发表。后来陆续在《中国煤炭报》发表多篇文章,成了太平矿通讯员经常见诸报端的知名“记者”。 走上了煤矿干部的行列。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我在《中国煤炭报》的第一篇新闻故事是《师徒》;第一期简讯是《四个招聘秘书》;第一条新闻是“矿区有热点跟踪”;第一张新闻图片是“曹薛莹,中国煤矿好人”...那是20年前的事了。 


近年来,虽然一些老编辑、老记者陆续退休,但他们的接班人还是把他们的好传统、好品质传承了下来。他们与人结婚的传统没有改变,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老编辑、老记者的影子。 虽然没去过中国煤炭报社,但在报纸上看到《中国煤炭报》的编辑和记者的名字,总觉得亲切。 因为我们之间特殊的感情还在继续;虽然我的稿件频频见诸报端,但我连关心我的编辑都没见过,只把他们的名字深深地记在心里。 


光阴似箭,光阴似箭。20年的新闻写作历程,历尽艰辛。当然,我收获的是生活充实的喜悦和在报纸上看到文章的喜悦。 一开始,我从投稿一篇稿子“石沉大海”到“小块豆腐”再到出来几千字的“大稿”,从一知半解的新闻写作知识到熟悉掌握的新闻写作技巧,都有所收获。 从1989年开始为《中国煤炭报》撰写文章,从1993年开始在《中国煤炭报》发表。我几乎每年都要在《中国煤炭报》等报纸上发表上百篇文章,成为泉盘煤业公司写新闻最多的通讯员之一。在保定矿区,有“刘道才在保定山上,卢长福在保定山上”的说法。与此同时,10多条新闻还登上了《攀枝花日报》、《劳动先驱报》等报纸的头条。1997年,我写的新闻稿《太平矿工争做致富明星》获得中国煤炭报新闻类二等奖,1994年获得四川煤炭系统优秀通讯员二等奖。因此连续10年获得市、集团公司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从普通员工到企业管理者,从副科长、工会主席到副局长、科长、书记、主任,每一步的前进都离不开中国煤炭报的陪伴和启迪。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20年来,在《中国煤炭报》、中央和省级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发表、播放稿件1000余篇,共计50余万字,有10余部作品获奖。 


我要感谢中国煤炭报。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通过我的笔来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可以说,《中国煤炭报》是我的良心,是我的好朋友,是我的向导。它让我在黑暗、孤独、渺茫、漂泊的日子里看到了希望之光,让我在压抑、颓废、曲折、漫长的道路中找到了幸福之路。 


星星的更替,年轮的重叠,已经过去20多年了。 但我对中国煤炭报的喜爱越来越深,写稿子的实力也从未改变。 中国煤炭报是我的良师益友,中国煤炭报陪伴着我的未来,中国煤炭报树立了我的信心,陪伴着我的成长,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架起了我人生的坐标。在您的指导下,我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 中国煤炭报讯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爱你,喜欢你。 


二十多年的连续写作,让我受益匪浅,增长了才干,磨练了意志,也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 可以描述为:中国煤炭报帮我增长智力,中国煤炭报帮我追求未来,中国煤炭报陪伴我。 我永远不会停止写作,弘扬健康风尚,修身养性。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我就不会放下笔。 


润物细无声。 中国煤炭报感受你一点一滴的温暖,倾吐你的真情。 如果中国煤炭报是一片蓝天,我愿化作一只雏鹰,风雨无阻地学习飞翔...


谢谢——中国煤炭报,中国煤炭报编辑!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煤炭报》的编辑和记者们。

上一篇: 珍惜所有相遇的美好,珍惜所有在一起的时光,因为我们不知道在人生的下一个路口,什么时候会离开。
下一篇: 我相信很多人都选择了正确的目标,为自己而努力,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