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影子,有阳光的时候就有你

z 2023.02.11

展示文学创作成绩 引领文学创作发展

一座城市的高度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高度,更取决于文学创作的高度,经济发展是物质文明,文学创作是精神文明,两者综合便是城市文明的高度。在全国文明城市景德镇,一座宜陶水土养育了两千多年的江南小镇,有一帮热爱文学创作,热衷文学事业的人士,每日以码字的方式为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断地添砖加瓦,为心中的文学圣地浇花灌土。景德镇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微刊《景德镇文坛》,就是景德镇文学主阵地之一,展示着我市文学创作新发展。

2022年11月中下旬,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小镇往日的平静和安宁。自2020年初春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这还是景德镇第一次出现确诊病例。但疫情并没有迫使我们放下手中的笔,微刊照样定期出刊。同时,一大批描写抗疫斗争故事,抒写抗疫斗争精神的诗歌、小说、散文作品陆续刊发。这是时代赋予文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景德镇文坛》正是诞生于后疫情时代,2020年4月推出第一期微刊,2021年10月由周刊改为旬刊。至2022年底,共出刊121期。

《景德镇文坛》汇聚了市作家协会大部分会员和优秀文学爱好者作为创作主要团队,定期发布小说、散文、诗歌、非虚构、评论等文学体裁作品,同时不定期发布我市重要文学活动消息,是展示我市文学创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一面鲜明旗帜。微刊主编、市作协主席江华明指出,这是在纸质文学期刊日渐式微中办刊的一个平台尝试,坚守住了本土文坛的高标准阵地,活跃了文学氛围与培育了文学新人,以及为造就更多更好的作家作品铺垫了基础。

8月6日,《景德镇文坛》发布100期之际,微刊百期总结暨“友邦杯”优秀作品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共表彰优秀作品的作者25人、优秀读者8人。江华明指出,在建设景德镇中国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打造东亚文化之都的今天,“双优”评奖,既是为了使本土文学创作不陷入庸俗、低俗、媚俗,更是为促使作家们更好地挖掘当地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以文学的形式,利用景德镇窗口推出并展示中国故事。

2022年,《景德镇文坛》共出刊36期,刊发108篇(首)文学作品,推出了一批优秀作者的优秀作品,集中展示了我市文学创作新发展成绩。盘点这些优秀作品,令人欣慰。

王皓晟是一位勤奋的作者。文坛推出了他的一系列书写底层劳动人民的作品。《垃圾桶的战争》(第24期)《乞者轶事说》(第34期)是最底层的呻吟,通过对耳熟能详却又熟视无睹的特殊群体生存际遇的重新审视与解构,我们或许可以拓宽对生活的理解,为现实寻找更有价值的参照空间。《趣谈饺子粑》(第20期)成功避开了说明文的套路,做粑买粑卖粑吃粑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趣味性,个体体验特征能唤起受众的普遍共鸣。《底楼》(第18期)标题具有象征意义,更像是“底层”,它描写的就是社会最底层人民的日常。全篇通过白描手法,将老两口及三个小孩的日常生活进行彻头彻尾不加修饰的叙述,反反复复通过家长里短的细碎琐事,将老两口对生活的坚强、抗争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三个小孩天真、嘴馋、自然的性格展示无遗,特别是大姐“妹叻”懂事的形象呼之欲出,非常切合实际,毫无半点矫揉造作。他的作品均以细致的日常取胜。微刊第30期推出他的作品专辑,是微刊的首创,也是对他创作成果的肯定。

江春根的作品继续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映照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早餐记》(第27期)表面写吃早餐实则写人。老姜的人物形象表现得很突出,人情世故一览无余。作品呈现的意境中,一个个徒步的肉身和灵魂在城市生存中庸常而无奈,在灵魂的叩问下体现精神的焦虑,以现代公民意识观照当代价值体系。他的《窘日》(第1期)《打麻雀的歪头》(第17期)《心里发热的金子》(第29期)《餐餐姨爹》(第3期)《细人盼过年》(第6期)等作品文本语言平静而饱满,具有时代感又不乏市井气息。

隋草秉承他的创作风格,不断呈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村长》(第29期)以其充分的个人经验,描绘普遍视角下的精神困境,从道德伦理嬗变的视角,触摸中国特殊人群中独特个体的精神裂变,通过借牛用牛等细节描摹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村长女儿的出现更有力支撑了村长形象的饱满度。《谁是戏中人》(第13期)用丰富的童年经验抒写人生意蕴,诠释多彩的文化乡愁,把苦难印织在意识的底片上,揭示“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哲理,读来既酣畅淋漓,又耐人寻味。《一九九二年的夏天》(第23期)对于一个时代的同龄人来说,具有刻骨铭心的共鸣感,那就是,都有烂泥巴田里扯起脚来,去领录取通知书的经历。然而作者却将人物内心刻画得细腻而真实,通过同时代生命个体精神在场的叙事,强化了自我、他者及周边人群精神维度的审视。

乡愁文学已经泛滥,同质化的素材和表现手法更难使作品呈现新意。但文坛推出的作品各有千秋。《巷道里的乡愁》(第28期)成功在于嵌入人物和故事,细腻的描写确证了真实的精神困境,打捞历史与记忆的碎片,表达老巷、老屋、老人诸多时代元素的命运感,照亮人性的柔软与坚韧。《上镇》(第16期)用童年的视角呈现近半个世纪前景德镇的风土面貌,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又老旧,然而历史的画面感就摆在那里,文本表现的三四个上镇场景鲜活有趣,用一根主线串联得自然得体,可读性极强。《忆老家》(第20期)描述了春夏秋冬的童年趣事,承载了作者儿时的欢乐和现如今载不动的乡愁,切入点仍在于忆旧。《少年琐忆》(第28期)有清新淡雅文风,铺陈儿童趣事的日常,但仍是表象的罗列,属于忆旧范畴。这些作品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城乡变化、社会生活发展的思索、挣扎与无奈,但均未能抵达精神的世界。我们应重新审视对童年与故乡集体记忆的呈现,拓宽写作视域,构建人文情怀。

引发热议的作品很多,第14期的《秋海棠》、第15期的《柳岩和他的父亲》、第32期的《箍地球,装四海》、第34期的《徙》、第12期的《鳖王》、第11期的《大巴车上》、第21期的《母亲的面子》等作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微刊前二十几期推出的“点评”栏目,都对热评作品进行了切中肯綮的评判。

对2022年《景德镇文坛》作品进行全面观照,我们会发现精彩纷呈,亮点频发。小说《我的外公外婆》(第26期)以超越时空的叙事重构历史场景和人物,呈现人伦丰厚的精神体验。在展示历史与当下的时空中,小说文本尽显爱情的坚贞、生命的温情、人性的质地。小说《北风吹锣》(第25期)以厚重的历史笔触,呈现红色主题,作者用灵动而富有山乡意蕴的语言,讲述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在看似平静的叙述场景中,不知不觉绕开红色革命故事的俗套,使读者在散文式的阅读体验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渲染力和小说结构带来的张力。熟悉的历史背景和浮梁瑶里地理环境更拉近了本土读者的视域亲近感。

《有客不来,过夜半》(第22期)是模仿主人公赵师秀的口吻,以第一人称对其好友徐玑写的一篇推心置腹的怀念文章,也可以看作是一封未曾寄出的书信。作品用现代语言以心灵对话的方式,模拟古人行文,诠释蕴含在古诗中的人文情怀。作者古典文学功底深厚,行文轻松活泼,典籍运用自如。《神奇的小鸟》(第21期)题材的独特性带来阅读体验的新鲜感。一波三折的故事架构呈现叙事视角的小说特性,且尤以人物的心理分析见长。特别是结尾,交代小店变得人来客往热闹非凡,似乎暗示那只小鸟奇石卖了一千万是否是老王头玩的一个噱头,故意炒作使然。小说《炉匠无双》(第19期)的意义在于极尽描写之能事,构建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行业的细节呈现,人物形象本真出场,将锔碗匠的每一个件物什、每一个动作专业而又细致地呈现给读者,一种强烈的鲜活感,细节真实而可信,情节丰富而自然,成功塑造了时无双的人物形象,凸现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境遇。

然而,我们也看到,诗歌作品的缺失是《景德镇文坛》的硬伤,2022年全年只有第2、5、7、10、19、20、23、34期刊发诗歌作品,相比散文、小说而言,比例严重不足。

《景德镇文坛》展示我市文学创作的成绩,也引领我市文学创作的发展。除了微刊刊发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定期的安慰与精神的养分,治疗我们的精神内耗,景德镇文学界2022年文学活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凸显了我市活跃的文学创作氛围与丰硕的文学创作成果。

一马当先便是市作协主席江华明的《景德镇传》出版发行,11月8日《景德镇传》首发式隆重举行。这是我市文学界的一件盛事。该书以时间为轴,以人、物、事为经纬,由点带面,以个人、具象之事与物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展现每个时代当时的政治体系、社会生活以及诗文的发展等,是“一幅陶瓷手工业古镇前世今生的彩色画卷,一首发掘瓷业高峰人文动力和精神的史诗,一部富有个性、想象和温度的长篇名城传记”。《景德镇传》的出版,既是景德镇文学界的重大收获,也是景德镇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富内涵的宣传册,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历史的、文学的、令人难忘的景德镇。同时,我市众多文学评论者撰写了多篇针对该书的评论文章,今日头条、网易、新浪、腾讯、搜狐等众多知名媒体转发创作访谈,在文学界引发热烈反响。荔枝平台不断推出大极手播诵的语音版《景德镇传》,助推了该书的广泛传播。文艺作品是城市最好的代言,《景德镇传》做到了。

当然,我们还看到,1月16日,冯云龙的《台湾知府邓传安》首发式暨研讨会举行;3月5日,黄河浪的《诗意的古城》诗集研讨会举行; 8月20日,徐琳婕诗歌研讨会举行;11月19日,程冬久的散文集《弯弯的山路》和《行走陌上》首发式举行。这些作品都是我市文学创作的优秀之作,是检验我市文学创作水平的试金石。

6月24日,《瓷都晚报?文化周刊》刊发了张钧和撰写的《用文学讲好景德镇故事》,这是对景德镇市近年来的文学成果和文学活动的一次全面检阅。

《景德镇文坛》是地方性文学标杆,但我们还应向更高的文学高地迈进。跳出景德镇的圈子,我市文学工作者还获得多项殊荣,江华明的中篇小说《上个世纪的月季》获第六届谷雨文学奖,徐琳婕的诗歌在第三届“爱在丽江·中国七夕情诗会”爱情诗接力赛上获得月奖,刘庆玉的长篇小说《古镇名探》、戴智生的小说集《半座桥》都在各自领域有所斩获,罗一鸣的长篇报告文学《当代赣商吴和平》即将出版……

铅山县红色与历史文化创作采风、浮梁县经公桥田源居“五个一工程”研讨会、湘湖镇仙人桥瀑布星火诗歌朗诵会、乐平市口镇创作采风等多场文学创作专题研讨会及文学采风活动既活跃了创作氛围,又激发了创作激情,起到了文学创作的助推作用。

文艺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市作协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的成立、微刊发稿三审三校工作制度的建立、作协党支部的筹建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作协的运作,优化了文学创作的环境。

11月13日,市作家协会挂牌及“作家之家”揭幕仪式将全年文学活动推向高潮。江华明认为,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团结和谐与温馨的“作家之家”,是为了按理想打造一支本土作家矩阵,鼓励汇聚有作为的文学新人,贯彻落实在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及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景德镇力量而打下基础,营造氛围和环境。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无疑是2022年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文学界的大事。市作协主席江华明在学习二十大精神时认为,地方作协组织,既要以更强烈的历史主动性,深入挖掘本土宝贵的资源,弘扬传统文化,讲述好中国故事、江西故事和景德镇故事,又要把作品质量的提升作为工作的重点,创新创造,以重铸陶瓷文化新辉煌的勇气,推出与时俱进的文学精品。

上一篇:浪漫的开始,深情的问候,内心的涌动,滚烫的心窝
下一篇: 国产做a爰片久久毛片a片美国 永久免费观看播放器的软件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